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安徽科技网 > 科技教育

中安在线   2023-01-18 10:08:51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陈婉婉 殷骁   编辑:焦明仁

  基础教育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县(市、区)入选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实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撤销本专科专业点461个、新增270个……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围绕基础教育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及建设高水平大学等问题,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打牢基础教育根基

  提升师生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我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教研机构人员配置、岗位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明显差距。

  为此,省人大代表、亳州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洪松岩建议,增加教研机构编制数量,力求达到“学科学段配齐配全”,使各学科各学段均配有高素质专职教研员,严格教研员准入制度,健全教研员研修制度,努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体系,构建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新型教育科研评价体系,从而带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更高水平,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省政协委员,淮北市特殊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苏文芳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双减’长效机制”。苏文芳注意到,“双减”后,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延长,在课程整合、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等方面所花的时间、精力更多,出现了“增负”。“要加强对教师关心关爱,推动‘双减’走深走实。”苏文芳建议,学校要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构建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后勤服务保障,让减负成为实实在在的暖心工程。同时,教师需要转变育人观念和方式,从研究“教”转向研究“学”,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在差异化教学、个性化辅导、分层作业设计等方面加强研究。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深化职教“双元”育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双元’育人”。对此,省政协委员,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汪小飞建议,深化产校融合,共享实训实验平台,培养更多优秀技能型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重要环节之一。据介绍,通过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操技能大幅提高。近4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110余项,并实现我省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校内培训尤其重要。我省各职业院校之间在实验实训条件方面差距很大,应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优质实验实训平台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汪小飞说。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及时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很多代表的心声。省人大代表、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余敏辉建议,首先要提高认识,自上而下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职教院校内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才能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不能忽视的是,社会要形成合力,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让更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院校来,让更多孩子能从职业教育路径中找到人生合适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更好贡献,同时焕发人生光彩。”余敏辉说。

  优化专业设置结构

  培养高水平人才

  近年来,安徽高等教育迎来大发展,在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5年来,全省高校累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217.59万人,毕业生平均留皖率69.31%;2021年承担在研科技项目57620项,较2017年增长92%。

  在此背景下,省人大代表,淮南师范学院外事办主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夏维奇认为,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我省“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同时出台一些政策,支持与引导地方普通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

  “在专业结构调整上,高校专业要坚定不移地服务国家与我省发展战略,尤其要对标‘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和我省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聚焦民生发展需求,重点建设一批事关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等民生需求的专业,为社会安全稳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夏维奇建议,要分类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有效供给,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不少委员通过横向对比,意识到我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仍需提升。“省属高校学科水平与沪苏浙地方高校差距较大,开放合作力度依然不足。”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沈昕告诉记者。

  沈昕认为,应加快建设高教强省,不断塑造安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切实提升教育对我省经济增长贡献度。“可以拓展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师范院校,推动一批学院更名大学和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升格为职教本科,提升省属高校竞争力;同时,加快布局一批新兴和交叉学科,深化开放合作,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资金编制保障能力,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她表示。(陈婉婉 殷骁)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