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安徽科技网 > 科技人物

中安在线   2022-11-28 10:32:23   来源:科普安徽    作者:许鸿儒 孟宇婷   编辑:焦明仁

  人物介绍

  作为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一直占据着关键地位。多年来,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淙祥始终坚持专研农作物种植,不断创新改进粮食种植技术。2000年以来,徐淙祥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等称号。

  多年沉淀,积累创新基础

  徐淙祥出生于安徽阜阳,自高中毕业以来,便从未停止对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1972年,徐淙祥任本村生产队长兼大队团支部书记,开始力耕务农;1983年,徐淙祥通过全省统一招考,被录用为乡镇农民技术员;1991年,在多年沉淀积累经验后,徐淙祥被任命为八里店乡农技站长;1996年,徐淙祥被任命为农业副研究员、高级茶艺师。

  走在麦田里,徐淙祥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多年的研究经验让他充分体会到粮食对于国家发展的基石作用和重要性。“过去饥荒年代,我见过很多因为缺少口粮而生活困苦的人民,正因如此,我才始终坚持通过创新手段改进粮食生产,希望通过自身研究提高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率。”

  提质增效,升级种植技术

  世纪之交对徐淙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00年,我开始承担国家和省、市、县农业科技协作攻关普及推广项目,连续承担了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项目,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三年一致性鉴定项目,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引种观察等。”徐淙祥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主持或参加研制新品种农作物和新技术,相关品种和技术审定后在全省和黄淮区推广应用数百万亩,累计每年产生了数亿元的社会效益。

  多年来,徐淙祥领衔研制60项小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玉米绿色提质增效技术和夏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技术,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省、市、县科技进步奖”“科技兴农突出贡献奖”。提到这些荣誉,徐淙祥十分谦虚地表示,他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自己就是农民,在学习到农业知识之后,我也更加希望通过创新研究农业技术来服务大众。”

  “虽然研究的过程漫长,但是只要结果是好的,我便又充满干劲。”看着长势喜人的小麦,徐淙祥对记者说,实现粮食种植的提质增效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自2011年起,徐淙祥参与研究千亩连片粮油作物,经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和省农业专家组实产验收,小麦平均亩产超500公斤。2022年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最高亩产818.52公斤,玉米、大豆等产量均连续多年自我刷新全省单产纪录,他也因此被誉为安徽省“麦王”、“玉米大豆状元”。

  脱贫扶困,宣传新兴农业

  “在千亩农业科技园里,我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绿色高产示范种植。为大力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我根据自己30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并制成挂图,免费发给村民和会员。”在徐淙祥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展示了由他亲手操刀的科普作品,科普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多年来的农业科技创新经验。他整编的小麦大豆栽培技术科普读本经安徽省级农业专家鉴定为省级科技成果,目前已在安徽全省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脱贫扶困,徐淙祥组建了数千亩连片农业科普示范园,将自身研究的创新种植方法具体应用,让张槐村低产洼地的小麦和大豆平均亩产比项目外均增产三成以上,每亩综合增加产值300多元,张槐村累计年增收近百万元。在他的带领帮助下,一批批贫困户很快脱贫致富,成长为科技示范户。“‘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鼓励之后,我更加坚定了创新促农业,为地区农民谋发展的思路,今后也将继续将创新融入农业发展研究中,帮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徐淙祥告诉记者。

  回顾过往,徐淙祥在基层务农中奠定了农业知识基础,在技术创新研究中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在脱贫扶困宣传工作中进一步扩大了创新技术的影响力。今后徐淙祥也将继续钻研农业科学技术,发挥自身的创新示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农业发展。(许鸿儒 孟宇婷)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