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安徽科技网 > 科技人物

中安在线   2022-12-12 10:42:15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   编辑:焦明仁

  雷达被誉为“千里眼”,能够远距离发现和定位飞机。“隐身飞机出现以后,雷达不能及时探测,‘千里眼’就变成了瞎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38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吴剑旗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千里眼’复明!让隐身飞机现形!”

  △吴剑旗院士在中国电科38所微波暗室指导科研人员进行装备测试工作。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隐身飞机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在对手无法发现的情况下,摧毁并瘫痪其防御体系和指挥体系,后续常规力量再肆意轰炸。隐身飞机在战争中的表现,让从事雷达研究的科技人员感受到巨大挑战。

  此时的吴剑旗,进入中国电科38所才一年时间。作为一名年轻的雷达人,他积极申报课题,决心攻克反隐身技术、保卫国家安全,在1992年如愿以偿获得重点预先研究课题计划的支持。

  △矢志创新,吴剑旗院士坚守在中国电科38所科研工作第一线。

  让隐身飞机现形,首先要了解它的设计原理。吴剑旗通过研究发现,隐身飞机是通过改变外形来大幅度减小雷达回波的。但是,当电磁波的波长与飞机的尺寸接近时,飞机改变外形对雷达回波大小的影响就变得非常小,甚至几乎不起作用。

  什么电磁波与飞机尺度比较接近呢?答案是米波!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波长接近米级或在米级附近的电磁波。“隐身飞机的回波在米波段增大,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比较强的回波信号,从而发现隐身飞机。”吴剑旗找到了从米波雷达突破反隐身技术的方向。

  △ 吴剑旗院士与技术人员探讨微波组件自动化集成工作。

  当吴剑旗开始米波雷达研究时,大家并不看好,因为米波雷达由于自身缺点,几乎成了落后的代名词。首先,米波雷达的测量精度低,即使发现隐身飞机,却难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精度,那么就不能引导武器或者战机予以打击。其次,由于地面反射作用,米波雷达形成一个较大的低仰角盲区,不能实现远距离发现隐身飞机。吴剑旗说:“我们要让米波雷达发挥优点,克服盲区大、测距精度差、分辨率低等缺点,这些在当时都是世界性难题。”

  △吴剑旗院士在实验室聚焦难点疑点。

  20年潜心研究,20年大胆实践。吴剑旗带领团队不懈奋斗,逐渐探索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理论,建立了基础数据模型和相应的独有设计方法,反隐身米波雷达终于在2011年变成了装备。

  △吴剑旗院士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吴剑旗院士在中国电科38所微波集成中心专心致志处理微波组件封装问题。

  进入雷达领域32年,吴剑旗如今已成为一名妥妥的雷达“达人”。他参与研制的DBF体制三坐标雷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中国雷达首次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主导研制的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试验系统、机动式米波三坐标雷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我国反隐身雷达装备空白,主要指标世界领先。

  △吴剑旗院士在中国电科38所微波技术研发中心了解自主可控微波芯片研发情况。

  △吴剑旗院士在中国电科38所微波中心和科研人员商酌先进封装技术。

  “从远距离发现隐身飞机、进行准确测量并引导战机交战,到精细分辨隐身飞机编队、引导战机进行编队规模作战,再到通过制导武器对隐身飞机进行打击,这些雷达装备我们都已经研制成功,形成了我们独有的反隐身能力。”吴剑旗自豪地说,“现在,反隐身米波雷达已经形成了批量装备,在我国周边重要方向都形成了探测覆盖,经过演练,其实际探测性能和我们的设计指标是相吻合的。”

  如今,在祖国广袤的陆地和海洋上,当我们抬头仰望,反隐身雷达作为大国利器,正在守卫着每一寸蓝色天空。

  院士名片

  吴剑旗,1966年生于四川宜宾,雷达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38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专注米波反隐身雷达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型米波三坐标(3D)雷达、世界首部米波稀布阵4D雷达和米波搜索制导雷达等反隐身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二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多部。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