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乡村振兴 > 安农之窗

中安在线   2024-07-18 18:27:22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网    作者:通讯员 张旭露   编辑:汪源

  胡细明所产出的竹编制品里面,有一件竹制烤火炉。

  他站在那给社会实践团成员展示,“还在自己使用,每年冬天都会用它烤火。”

  对大多数人来说,竹制烤火炉是一个新鲜事物,然而对于胡细明而言,这仅仅是他在荆州乡四十余载竹艺生涯中无数匠心独运的作品之一,微不足道却又不失精致。

  成才之道在于坚持

  胡细明,2020年被绩溪县文化和旅游局授予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竹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荆州中学退休教师胡其辉作为胡细明老师,还为其题赠了签名对联——精细篾编皆上品,聪明竹匠一传人。

  名头很大,但胡细明的一生,都围绕小小的“徽州竹编”打转。

  7月11日,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实地走访了荆州乡,体验“非遗”的魅力。

  初次会面时,胡细明先生端坐于客厅的沙发上,身着一件简约的体恤,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和蔼的感觉。在他身旁的架子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竹制品,这些作品工艺精细,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韵味。从竹篮、竹筐到竹椅、竹桌,每一件作品都出自胡细明先生的巧手,展现了他卓越的技艺以及对竹文化的深厚情感。

  胡细明十八岁时,便前往宁国墩(今称宁国市)学习技艺。早早迈入学徒生涯的胡细明在学艺中展现出了超凡的毅力与刻苦,仅用四年时间便掌握了通常需要六年才能精通的竹匠技艺,出色地完成了学徒的学业。

  日复一日的练习,超乎常人的耐心,扎实的编织手法,是他迈向成功的基础。

  然而,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满挑战。尽管史书上有无数优秀的竹编技艺家,但其竹编技术却鲜见于书籍记载中。竹编技艺家们的卓越才能和手艺主要是通过代代相传和不断实践得以延续。正因如此,能真正深入研习并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寥若晨星。

  尽管胡细明的学历并非出类拔萃,但他紧紧抓住了跟随姐夫学习高端竹制品制作的机会,以坚定的决心和毅力深入钻研,不懈探索,在数年的磨砺与锤炼下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

  大匠之道在于专注

  “成为匠人不难,但是拥有匠心不易。”胡细明感慨道。

  从初出茅庐的学徒逐渐蜕变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人,这背后凝聚了四十余载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在实践中,胡细明亲自带领实践团成员走进了他那充满智慧和创意的竹编世界,并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亲手制作的竹编工艺品。每一件精美竹编的背后,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匠人这双手可以将物件从无到有。而竹制品的制作过程也是如此,它们并没有固定的模型和详尽的图纸作为参考。因此,竹匠们在进行制作时,只能依靠自己敏锐的双眼去仔细观察,用他们灵巧的双手进行精细地编织。这种独特的制作方式无疑大大增加了制作过程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也对竹匠们的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细明介绍道。

  正是因为这样,当竹制品最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人们的眼睛会觉得美,用手触摸能感受到质感,而这些是匠人花费半生甚至一生才有的积累。

  这也是匠人精神的精髓所在,他们凭借内心的专注与执着,创造出的作品独具珍贵价值,令人瞩目。

  在深入的访谈过程中,实践团精心录制了视频,旨在借助这一媒介,广泛传播并弘扬这一卓越的民间文化遗产。期许通过视频的力量,让更多人深入领略竹编工艺的独特韵味与非凡价值,从而共同肩负起守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宝藏的重任。

  传承之道在于坚守和创新

  谈及竹制品的传承危机,胡细明坦诚地指出:“竹制品面临的首要困境在于经济效益不佳,难以获得可观的利润。”他举例介绍,一个价值2500元的篮子,制作周期长达10天,且制作成本高昂。特别是所使用的老檀木,其成本高达每斤200元。因此,尽管篮子售价不菲,但实际10天所能获取的利润却非常有限。

  然而,竹制品的传承危机并不仅限于此。其制作过程的艰辛也是一大挑战。胡细明透露,竹匠在制作过程中常常面临竹纤扎手的困扰,每晚都需要耐心细致地挑出这些细小的竹刺。

  不仅是手艺传承的难题,市场开发上也遭遇了瓶颈。胡细明指出:“就当前情况来看,竹制品的实用性已经远不及其收藏价值,加之塑料制品的崛起,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竹制品,成为更为便捷的储存工具。”

  正是这样,胡细明必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探寻出路,致力于提升竹制品的美学价值,精选优质的墨汁,凭借一双灵巧的双手,为竹制品精心绘制出恰如其分的图案,以此赋予它们独特的韵味。在交谈过程中,社会实践团成员提出能否引入机器进入竹制品,胡细明并未表示赞同,他强调:“机器相较于人类,缺乏必要的自主性,更无法胜任精细化的编制工作。”

  一场访谈下来,社会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胡细明并非唯一掌握细竹制品制作技艺的匠人,却是唯一能够完整呈现婚配全套细竹制品的杰出竹匠。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精细竹制品技艺正面临失传的风险。他曾悉心教导过六名徒弟,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无一选择坚守这一传统技艺,而是各自投身于不同的职业领域。

  匠心精神凝聚了匠人们的智慧与不懈的辛勤努力,深刻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来,更应将匠心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从而激发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弘扬之中。在此过程中,政府的坚定支持尤为关键,特别是通过为竹制品产业提供人才补贴等具体措施,胡细明与实践团都期望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迈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通讯员 张旭露)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