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安徽乡村振兴网 | 安徽新媒体集团

投稿邮箱:ahxczx@126.com  合作热线:18656151097、17730220700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 正文

深耕一条鱼 打响“池州鳜鱼”品牌

2021-12-02 16:44:51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作者:冯长福

  11月20日至22日,第五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式上,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毅向池州市副市长刘会秋授发了池州鳜鱼特色渔业公用品牌“中国鳜鱼之乡”牌匾。

  近年来,池州市高度重视鳜鱼产业发展,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培育市场主体。“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池州市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池州市支持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大力推动包括鳜鱼产业在内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池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作知表示,目前,全市鳜鱼养殖面积3万余亩,年产量达5000余吨,年产值3亿余元。

  2020年10月,中国渔业协会专家组对池州市申报创建“中国鳜鱼之乡”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专家组认为,池州生态环境优美,渔业资源独特,鳜鱼养殖方式生态安全、优势明显,生产的鳜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品质天然的特点,一致通过评审,授予池州市“中国鳜鱼之乡”称号。

  该市贵池区唐田镇的曹雪伟是远近闻名的鳜鱼养殖大户。他告诉记者,池州鳜鱼属长江水系翘嘴鳜鱼,又名桂花鱼。受气候、水质以及温度等环境的影响,翘嘴鳜自古以来就在贵池秋浦河流域定居并繁衍生息,形成了特异种群,具有地方特色,素有“淡水石斑鱼”之美誉。鳜鱼以活鱼为食,生长周期长达6个月以上。

  池州自古盛产鳜鱼。相传五代梁昭明太子萧统食秋浦河鳜鱼,以其水好鱼美,封其水为“贵池”,遂改秋浦县为贵池县。据考证,明清以来,著名徽菜“臭鳜鱼”就是以池州鳜鱼为主料,配以特有佐料烹制而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池州市渔业部门就致力鳜鱼亲本选育与苗种规模化繁育研究,到90年代中期,鳜鱼亲本选育与苗种规模化繁育、产业化养殖及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注册“秋浦花鳜”商标。2014年该市选育的秋浦杂交斑鳜,填补了安徽省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的空白。

  池州市鳜鱼产业主要集中在贵池区,东至、青阳等地也形成了产业相对集聚的鳜鱼优势产区,造就了一大批鳜鱼养殖能手。“2008年以来,我一直搞稻渔综合种养,也就是每年种一季水稻,在稻田套养小龙虾、鳜鱼,目前面积有1200亩。”东至县大联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万友告诉记者,公司年产小龙虾约7万斤、鳜鱼约6万斤;今年,他与人合作建了鳜鱼加工厂,旨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池州已建有国家级鳜鱼遗传育种中心、全国现代鳜鱼种业示范场、国家级鳜鱼良种场、全国鳜鱼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该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坦言,池州鳜鱼养殖也存在一些“瓶颈”:一是大规模苗种培育难度大;二是产业规模偏小,大企业少,多为小而散的个体养殖模式;三是养殖水面利用率较低,商品鱼养殖水面只能利用1/3,其余2/3用来养殖鳜鱼的“饵料鱼”。

  据了解,该市鳜鱼投放自繁自育的苗种仅占9.5%,引进后再培育的苗种占全市投放总量90%,直接购进外地的苗种占全市投放总量0.5%。由于苗种来源不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苗种存活率存在较大区别。自繁自育的苗种成活率在90%以上,培育引进的苗种成活率在70%,而外地购进的苗种成活率估计为50%。

  吴作知表示,“十四五”期间,池州将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布局,科学运作,使池州鳜鱼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鳜鱼产业化发展的新动能。坚持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等“五化”培育,着力打响“池州鳜鱼”市域公用品牌。

  该市提出,到2023年,建成池州鳜鱼苗种繁育基地1000亩,培育大规格苗种3000万尾;水域养殖面积达8万亩,年产1.6万吨;发展20家以上加工企业,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在贵池区、东至县各建1个鳜鱼交易市场,池州鳜鱼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记者 冯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