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乡村振兴 > 产业振兴

中安在线   2023-10-30 11:06:2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汪瑞华   编辑:汪源

  俗话说“秋日甘蔗赛过参”,眼下正是甘蔗收割季,“甘蔗小哥”谢业明忙得脚不沾地,白天穿梭在甘蔗林,晚上便坐在直播间,采收、切段、打包、带货……对于他来说,这些早已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谢业明是安徽省旌德县旌阳镇霞溪村村民,曾经当过兵,退伍后卖过二手车,2021年,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回到家乡,子承父业,在村里当起了“蔗二代”。

  说起返乡的初衷,谢业明坦言,一来是受疫情影响,回家过年后出不去;二来也是父亲上了年纪,不想让老人家一直辛苦下去。

  其实,在和谢业明攀谈间了解到,促使他下定决心从父亲手中拿过“接力棒”,还有一重因素,就是随着自己年岁增长,家乡甘蔗的味道,时刻在呼唤着自己儿时的记忆。

  在安徽,甘蔗属于小众农产品,但旌德有种植甘蔗的传统和丰富经验,该县产的青皮甘蔗匀称、皮薄、清甜、爽脆,深受市场青睐。如今全县“旌德青蔗”的种植面积多达300余亩,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甘蔗小哥”谢业明在镜头前直播。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今年10月2日,谢业明的甘蔗地迎来头茬采收。当晚直播间里,就卖出去了1000多单,这也是谢业明的主要销售模式。

  时间拉回到两年前,情况却并非如此。

  “起初在甘蔗地边摆摊,从早忙到晚,也就卖出去一两百块钱,丰产不丰收,差点就打起了退堂鼓。”谢业明回忆道,当时碰上疫情,人出不去,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尝试抖音带货,不成想一小时就卖出去四五十单,简直难以置信。

  尝到甜头的谢业明,犹如发现了新大陆,便开始坚持天天直播,背景就是码放整齐的一排甘蔗。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盏面光灯……就这样,自那以后,直播带甘蔗成了谢业明的生活日常。

  “开始直播间人数很少,10人、50人、100人、1000人……最多的时候有5000多人。”谢业明自问自答道,什么概念呢?就是200单甘蔗放到直播间,1秒钟就能被抢空,最高峰的时候,两小时卖出去7000单甘蔗。

  直播间的火热,也让旌德“甘蔗小哥”的名气不胫而走。“面对镜头,甘蔗要从上市吃到下市,每天晚上吃三四根,嘴巴都吃出老茧。”谢业明打趣道,好多粉丝听到啃甘蔗的嘎嘣脆声,直接下单。

  直播带货,为谢业明的“甘甜事业”蹚出了一条新路。

  扩大种植面积、成立“甘蔗小哥”家庭农场、帮助周边农户网上销售……渐渐地,谢业明不仅甘蔗种得好,卖得也俏。在他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他一起种起了甘蔗,短短两年时间,旌德县的甘蔗种植面积扩大了3倍。

  秋末冬初,在暖阳的照射下,位于凫秀村的一片甘蔗林密密匝匝,棵棵青翠挺拔的甘蔗焕发着勃勃生机。

  “甘蔗种植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水源,旌德气候非常适宜,昼夜温差大恰好成就了甘蔗的甜脆可口。”谢业明告诉记者,裂口越大口感越佳,黑釉越多味道越甜,节距越疏入口越脆,如今“旌德青蔗”畅销全国,最远卖到了黑龙江。

  谢业明的甘蔗迎来丰收。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什么时间段上什么肥?什么情况下得给地里上水?什么天气甘蔗就得下窖?……这些年,通过父亲谢玉顺的手把手指导,和自己在地里的摸爬滚打,谢业明硬是把自己从一个“小白”变成了“专家”。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亩地栽下去500株甘蔗苗,能收上来3000根甘蔗,按照10元/根的行情价,亩均收益就是3万元,刨去成本,一亩地的利润至少1.5万元。”

  话语里,听得出种甘蔗让谢业明尝到了甜头,曾经的低产田,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田”。

  “只要把甘蔗种好了,就不愁卖。”谢业明说,今年除了自种36亩甘蔗之外,还签下了其他种植户的收割协议,共计60多亩。不仅如此,在当地政策、技术的支持下,去年还种了10亩西瓜,今年又新种了玉米和小香薯。

  在他眼里,通过丰富种植品种,不仅实现了一根甘蔗“两头甜”,还确保了“甘甜事业”更加甜。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