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山核桃产区,很多人都知道宁国是“中国山核桃之乡”,在宁国及其周边,还有很多林农知道“吴志辉”这个名字。
一毕业就与山林为伴
1996年,23岁的吴志辉从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分配到宁国市林业局森防站工作。刚参加工作不到一个月的他,第一站就来到霞西镇一个偏僻的林场蹲点3个多月。那一年,宁国市的山核桃种植面积只有18.67万亩,年均产量不到1000吨。
吴志辉回忆道:“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山核桃树,但发现了不少病虫害问题,同时林农经营水平低,就寻思着怎么解决。”
吴志辉虚心地向老同志和林农学习,跑遍了全市产区180多个山核桃种植集中区开展调研。“为了掌握病虫的习性,那时一年中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在乡下。吴志辉说。
一次,吴志辉在一个陡峭山场调研时,一脚踩空,从10余米长的山坡上滚了下来,浑身多处被树茬刮伤,所幸人无大碍。有十余年的时间,因为患有严重的肠炎,他经常用保温杯带着中药在山间奔波,1.73米的身高,体重最轻时不足百斤。
吴志辉常常把长有虫子的山核桃树枝条、叶片带回家研究,为了便于日常观察,他在小区院子里种了3棵核桃树;为了得到更专业的学习,他攻读安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吴志辉终于弄清楚山核桃溃疡病、花蕾蛆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找到了适合山区特点的便捷有效防治方法。
如今,宁国市山核桃种植面积达到40余万亩,年产干籽1万余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安徽省首位、全国第二位。
他成为林农的“吴老师”
在宁国,不少林农的手机里都存有吴志辉的电话号码,生产上遇到难题首先就是找“吴老师”。
“这个‘吴老师’可不是说一说的,得琢磨出适合基层的办法,让林农学了就懂,用了就有效。”吴志辉说,除了现场指导,他还采取办免费培训班、开设博客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林农传授科学的管理方法。
现在,只要他开办培训班,不仅吸引了本地林农来听,就连周边绩溪、旌德等邻县和浙江临安、淳安等山核桃主产区的林农也慕名而来。
今年春季,在黄山市歙县杞梓里镇,围绕山核桃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主题,吴志辉给当地林农做了培训。“我参加过好几次技术培训,吴老师的授课接地气,我们学得会!”来自该镇英坑村的林农黄汉章“点赞”吴志辉。
甲路镇石门村村民程来平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他家的山核桃树过去由于管理方法不对,年产量多时也不过千把斤,少时仅200多斤,而将培训班所学用于实践后,5年时间他家山核桃产量增产到2500多公斤,收入增至14万余元。
28年来,吴志辉就像是行走在宁国山间的山核桃科学种植“百科全书”,特别是自2019年起,他创办以“科技+”为主题的山核桃种植公益大讲堂,至今已举办了78期,还建立了包含皖浙赣三省12个县的林农服务微信群,实时解决他们的生产问题。吴志辉说:“我写文章也好,搞培训也罢,就一个目的,让更多林农掌握先进技术和更新理念,再好的技术不推广应用便毫无价值”。
率先推动“小山变大山”改革
为破解“一山多户、一户多山”的山场“碎片化”问题,2021年,吴志辉牵头在国内山核桃产区率先探索“小山变大山”改革。
“产业振兴光靠技术层面是不够的,正因为我了解农村现状、了解农民的不易,才认为改革是必须的,再艰难也要推进。”吴志辉说。为此,他协助成立了宁国市托管经营者协会,从而让大家凝聚起来。截至目前,这个群体从无到有,5年时间已经壮大到42人,托管面积4万余亩。
据统计,目前宁国市已有65个村民组完成了第一轮改革,涉及农户1900余户,山场总面积达8万余亩。
天道酬勤,吴志辉主导的《宁国市探索山核桃林托管经营》《宁国市探索“小山变大山”改革》,先后两次入选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典型案例,并相继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最美森林医生”等称号。他说:“我最大的欣慰来自于林农们的信任。”(饶功镇)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