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安徽乡村振兴网 | 安徽新媒体集团

投稿邮箱:ahxczx@126.com  合作热线:18656151097、17730220700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乡村振兴网 > 头条 > 正文

发挥试验站平台优势 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2021-10-11 17:05:50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网作者:王玲 高婷

  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同时在大学和社会两个层面发力。在安徽农业大学,有这样一个平台,有这么一群人,用创新的思路、创业的激情,站上新的起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大学育人新平台 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不仅仅站在讲台上,还深耕在田野里;学生不仅仅与书本为伍,还常与泥土粪土相伴;课堂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还在广袤的大地上,而这些大不一样都要归功于安农大开创育人新平台——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八大综合试验站。它是由地方政府和安徽农业大学共建共享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平台,近三年来已成为高职生、本科生、专硕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基地。

  “试验站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功能的发挥,承担了我校学生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习实践,覆盖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等12个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华君告诉记者,近三年来,试验站共接待学生实习实践近4万多人·天。

  “在皖西北试验站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生产实习,感觉在试验站的生活节奏跟在学校时完全不同,所有得感觉都变了,能够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植物保护学院学生从威威说,通过在试验站的实践,不再是纸上谈兵,你所思所想的学术理论,是能通过泥土,汗水等等化成成果真真切切地呈现到你面前,大四毕业时,我们不愁毕业论文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论文早就写在了田野里,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大学育人新方向 学子不限于校园里

  据了解,安徽农业大学自2012年4月被教育部、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高校以来,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积极探索“科研团队+行政团队+推广团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联动的有效路径,先后在全省农业主产区重点建设了8个永久性的农业综合试验站,试验站建成运行后,充分发挥了继续教育平台功能,就地就近培养“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人才,这样受教育学生的范围就更加宽广了,不仅仅有校园里统招进来的大学生,还有高职生、“村大工程”学员,甚至还有试验站附近的农民和农业企业家。

  三年来,通过构建“一总院+八大分院”的办学格局,4000名高职扩招和1万余名“村大工程”在校生真正实现了就近就地学习和实践,这些在职学生们与综合试验站70多支产业联盟团队的专家实现了精准对接,在学校专家指导下,21支学生团队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入选省级6项,其中李猛同学主持的“小兵茶故室”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何海龙同学主持的“美景美物在乡村”等2支项目团队成功入围安徽省省赛,并荣获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一个人的创新创业路是孤独的,所幸地是我的创新创业路上有安农大和试验站相伴”,宿州市埇桥区薪县镇忠陈村党总支书记刘慧贞由衷地说道。刘慧贞为安徽农业大学“村大工程”的学员,通过在大别山综合试验站、皖北综合试验站实践实习,先后带领村民建成90余亩的扶贫大棚,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0多万元收入,村集体经济比她上任前翻四番,2021年预计达到60万元。刘慧贞本人也荣获“宿州市三八红旗手、安徽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追梦安农人-安徽农业大学最美乡村大学生”等诸多荣誉。

大学育人新模式 “双创”人才展风采

  试验站围绕“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推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协同联动,为更好地适应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和安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依托皖西北试验站,安徽农业大学张应烙、陆彦老师指导的生命科学学院吴菲等同学参赛项目《绿林豪杰——生物菌剂克抗性,粮安天下举义旗》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中获得特等奖、最佳创新奖。依托皖中试验站,安农大陈玉霞等老师指导的林学与园林学院王含章等同学参赛项目《天络慧枕》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

  庐江县是农业大县,拥有面积广大、极具特色的稻麦轮作农业种植区。针对传统轮作模式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秸秆还田腐解慢、养分替代机制不明等,依托皖中综合试验站,灵台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在皖中试验站附近观察农民农作习惯,设计了秸秆还田化肥减量长期定位试验,于试验站内布置田间试验,试验期间站内老师多次指导,包括田块布置、排水灌水、联系农机农械等,让校内师生的田间试验有保障。

  “经过试验站的田间试验及室内实验分析,我们揭示了作物秸秆腐解的生物化学机理,阐明了作物秸秆养分释放与替代机制;自主选育秸秆高效降解菌,研发高效腐解秸秆复合菌剂及促进秸秆腐解菌高效定殖的秸秆有机肥营养载体;同时与试验站共同建立面积广大的示范推广区。”19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研究生管浩说:“所有这些创新成果,都离不开皖中试验站对科技小院的支持,离不开站内老师对小院学生的指导。这种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和试验站的互动作用,以便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实际问题,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

  “因心怀农场梦,渴望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悠然惬意的生活,我在2015年与安徽农业大学的试验站结缘。”青年农场主班的卓燚在两年的实践中,极大地触发他对农业的兴趣,心中开始逐步完善最初的农场梦,并且在2020年圆了他农场主的梦想。卓燚选择了从养殖五黑鸡为突破口,利用中药防治为特色,家乡闲置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创办了金寨县绿色未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事绿色生态农业开发,开启了他的农场主的梦想之路。

  而他的鸡场最大的地利因素就是离农大的大别山综合试验站仅10分钟车程。“这也极大地方便了我向试验站的老师们请教学习。”卓燚说:“大别山试验站以及学校动科院的教授给我很多专业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为我的创业之路少走弯路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坚信绿色生态农业大有可为,也感谢母校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江淮大地秋意正浓,试验站里却仍生机盎然。试验站将农业科技之光照进田间地头,在农业与科技之间架起桥梁;将科技与农业完美结合。(王玲 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