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乡村振兴 > 头条

中安在线   2022-11-24 20:48:03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陈婉婉   编辑:汪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立足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发展,组织科技攻关团队深入田间地头。

  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一场冬雨将皖江岸边和县的最低气温逼近10摄氏度,更寒冷的气候就要来了。

  当天,和县正热热闹闹地举办着一项已经持续了十三届的当地特色活动——蔬菜博览会。蔬菜产业相关的专家、企业、商家、农户从四方赶来,参加这场接地气的农业嘉年华,兴致勃勃谈论着丰收蓝图。

  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团队的师生们,既是这次盛会的嘉宾,更是主角。这里展示的精品蔬菜水果,大都饱含着他们浇灌的汗水,这是一段高校和地方跨越十多年结下的“蔬果奇缘”。

  从一粒种子开始

  和县是八百里皖江开发区的最前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之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多年来各方的不懈努力,使得和县享有“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的美誉,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0多万亩,产值约2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

  再大的菜园子也要从一粒种子开始。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被誉为“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把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攥在了手里。”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承刚告诉记者,为国家育好种就是他的使命担当。指着蔬菜博览会上展陈的各种乌菜、青梗菜、辣椒等中国人最熟悉的家常菜,他向记者自豪地一一介绍着它们的品种、特性,如数家珍。这些出众的蔬菜品种都是他和团队十余年的科研攻关结下的硕果。

  在离展区不到一里路的地方,记者见到了汪承刚团队科技攻关的“大本营”——安徽省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由安徽农业大学与和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承担着集蔬菜良种培育、蔬菜栽培技术研发及教育培训多项任务。

  “我们从全国各地收集蔬菜种质资源,经过专业处理后送进种质资源库。”汪承刚介绍说。研究院最核心的“种质基因库”里,各种种子被分装在无数容器中,上面明确标注着它们的“身份编码”。目前,团队已累计收集我省特色蔬菜种质资源4023份,其中乌菜964份、小白菜693份、萝卜317份、酥瓜204份、辣椒460份,为有效保护我省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从材料的基因组开始研究,创制优异育种材料,进行蔬菜高端新品种选育。

  “乌菜、小青菜是国人最常见的蔬菜,但是各地青睐的口味并不相同,有的地区老百姓喜欢叶子颜色深一点的,有的喜欢杆短叶多的,有的喜欢包心黄化的……所以即便是一类蔬菜,也要选育细分品种,这样才能适应细分市场,获得更好收益。”汪承刚说。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培育乌菜、青梗菜新品种30余个,广受市场青睐。

  在汪承刚和学校其他蔬菜育种团队的技术支撑下,和县及周边地区已拥有育种繁种基地6万亩,每年繁育蔬菜良种逾750万公斤,每亩效益较过去增收500元以上。

  梦想照进现实

  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一群研究生正在利用液氮研磨花蕾,为提取实验数据做准备。

  “这种单倍体育种技术,是为了更快地聚合优异基因,更快地创制新种质,这种新种质后代高度纯合。”团队成员、安农大园艺学院副教授袁凌云介绍说。在她身后的实验室里,一排排架子上的一列列实验瓶整齐排开,每个玻璃瓶里都是一株幼苗。这些由单倍体育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幼苗,很快将被分批按步骤移栽到室外土壤中去,接受大自然的选择。观察记录、比对分析,是她和学生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种质资源圃的实验大田里,小苗已经长成茁壮的成株,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里有一千多份育种材料,其中乌菜有600多份,核心亲本180份,种类之多在全国无出其右。”汪承刚介绍说。丰富的材料让育出更多更强的种子变得更现实可触。“这些育种材料都是我们长期自主创制的,我们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为我国种子产业大发展打好基础。”汪承刚表示。

  和县善厚镇每年繁制蔬菜种子重量超过750万公斤,精品蔬菜种子出口量约30吨。就全国市场而言,善厚镇生产的不结球白菜种子约占全国种子总量的30%到40%,因此这里也被业内称为“中国蔬菜种子之乡”。当地很多种子企业和安农大科技攻关团队都有不解之缘。

  “在汪教授的指导下,原来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育出的新品种,现在一两年就能实现。”和县华禾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承东告诉记者,每当遇到产业技术难题求助,汪承刚总能第一时间到场解决。经他团队指导培育的蔬菜新品种,不仅耐热、抗病,还减少了农药和化肥使用,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绿色环保。

  更多人前赴后继

  从今年2月进站开始实验、一直坚守到现在的安农大研究生洪杰,花了大半年时间跟辣椒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当地辣椒的传统育苗通常在炎热夏季,遭遇高温逆境,辣椒育苗就很困难,种苗质量也随之降低。他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辣椒种质收集、耐热性鉴定,发掘了一批耐热等性状的关键基因及分子标记,从而进一步为辣椒耐热栽培和高效育种提供帮助。

  “适用性辣椒品种培育是辣椒生产的关键环节,研究辣椒花药培养等单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大幅缩短辣椒育种年限。”洪杰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在这个研究院,常驻人员除了科研攻关团队的9名教师之外,还有前赴后继的硕博研究生们。这里不仅有实验室,还建有宿舍、食堂、教室,很多大学专业课程可以直接在这里开讲。“园艺学院蔬菜专业本科生每年都会分批来这进行专业实习,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研究生待在这里的时间就更多。越是农科类学生,越要重视生产实践。”汪承刚说。在老师们手把手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也踏上了致力特色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之路。

  如今,该团队的师生们利用特有种质资源开展相关科研攻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不仅有效提升了蔬菜种业发展水平,更培养出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如同满天星般四散开去,携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陈婉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