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农业频道安徽乡村振兴电商联盟 安徽新媒体集团 主办

指导单位: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委网信办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供销社安徽省总工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化振兴 > 正文

2023-04-03 12:50:40 来源:中安在线作者:喻学超 汪成俊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2日,广德市文化古村游园会暨范仲淹纪念馆开馆活动,于广德市柏垫镇刘福桥大刘村圆满举行。此次文化古村游园会暨范仲淹纪念馆开馆活动,既是广德市乡村文化振兴的又一创新之举,也是柏垫镇在艺术文化赋活乡村领域的美好开篇。

  一座范仲淹纪念馆 守住文化的根

  走在广德市柏垫镇刘福桥大刘村,经过一座座布满岁月痕迹的徽派古宅时,仿佛看到了考取进士后,初仕广德的范仲淹的身影。

  广德作为范仲淹几经浮沉、出将入相的仕途起点,既承载了文正公(范仲淹谥号)的文人风骨,也纪录了希文(范仲淹字希文)的远大抱负。为了更好地守住范仲淹“先忧后乐,风雨不改”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广德市柏垫镇将一处徽派明清古宅,改造成为范仲淹纪念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出自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如今被刻在了广德市柏垫镇刘福桥大刘村范仲淹纪念馆的门墙两侧。进入范仲淹纪念馆,大大小小的展品陈列有序,拿起文正公的诗集细细品读,就能感受到“左手是文化,右手是传承”的浓厚文化氛围。物品作为文化最直接的载体,记载着文人思想与过往经历,会在不经意间表达文化传承的内涵。范仲淹纪念馆内的每一件物品,在某种意义上,都奠定了广德传统文化的内在基础。

  明清古宅摇身一变成为范仲淹纪念馆,不仅“繁了枝叶,红了花蕊”,更重要的是,这里把文化之根守住了。

  一处文化交流空间 多元赋能乡村振兴

  在乡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维持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广德市柏垫镇认为“文化与交流是关键”,这也是柏垫镇在建造范仲淹纪念馆之初,对于空间功能属性的思考。

  占地约260平方米的展馆,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一楼中堂展览分为“一代圣贤范仲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在广德”“诗词成就”四个主题单元,同时还陈列了《范氏宗谱》。此外,一楼的左、右两个厢房分别为春山半茶室和范仲淹纪录片放映厅,其中贯穿着“有堂皆井”,这一徽派建筑元素,也为整个展馆增添了勃勃生机。

  沿着古朴的台阶,拾级而上,行至二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集书法、读书、会议等功能属性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交流厅,未来这里将承载更多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与一楼对于范仲淹文化内涵的“收”有所不同,二楼更多的是对文化交流的“放”,在这一收一放中,范仲淹纪念馆完美诠释了何谓乡村文化振兴。

  所谓多元赋能乡村振兴,就是用纪念展馆这种最为正式的记录历史、传承文化且最具仪式感的物理载体,结合多元功能空间与活动运营,为乡村振兴增添无限可能。

  一场开馆仪式 激发文化古村内在活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则民族自信。广德作为范仲淹为官的第一站,我们理应充分用好范仲淹纪念馆这一阵地,做好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大力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家国情怀,让纪念馆不仅成为范氏宗亲们追根溯源、传承家风家训的好地方,更是广德宣传范仲淹在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理念的重要场所,未来要努力将其打造成广德文化旅游的新地标、乡村振兴的新名片。”广德市副市长蒯浩宁在仪式现场谈道。

  4月2日举行的广德市文化古村游园会暨范仲淹纪念馆开馆仪式,则是这个新地标与新名片的起点。仪式现场包含非遗舞狮子表演、汉服秀、古风歌舞表演、古筝表演、茶艺表演、戏曲表演等非遗文化活动。同时还有风物柏垫产品发布、艺术大师作品拍卖、艺术画展、书法家笔会等文化艺术发布与交流活动。

  未来,柏垫镇将以范仲淹纪念馆为基点,以文正广场、文正堂、希文雅集、古村记忆广场等文化提升空间为矩阵,全方位多角度提炼乡村文化内涵,续写乡村文化记忆,传承传统文化内涵。(喻学超 汪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