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安徽乡村振兴网 | 安徽新媒体集团

投稿邮箱:ahxczx@126.com  合作热线:18656151097、17730220700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乡村振兴网 > 乡村样板 > 正文

安徽小岗村:造林护林助经济生态双赢

2021-08-18 00:00:00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作者:王逸群

  这是李学忠担任护林员的第31个年头。“过去求着村民种树都没人干,即便种下去也很难管。”8月10日上午,在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肩扛扫帚正在山场巡逻的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村级林长一提种树的事,全村都支持,你看这260多亩地原来都是荒山,现在都栽上树了!”

  小岗村村民态度的转变,正是全省推进林长制改革的缩影。2017年,我省在全国首推“林长制”改革,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齐抓共管。经过4年改革试点,全省已经形成了林长组织、目标责任、政策支撑、制度保障、工作推进“五大体系”,林业建设发展面貌呈现新时代新气象。试点期间,滁州市聚焦林长履职,重点实施“五森行动”,全力打造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林长发力,统筹解决林业问题

  8月6日,南谯区主要领导收到一份来自滁州市林长办的工作提示单:“……省交通运输厅和省林业局联合建立了《安徽国有林场场部、林下经济节点对外连接道路建设项目库(2018-2020年)》,其中涉及你区境内的皇甫山、三界国有林场6个项目55.21公里未如期完成,该项任务已纳入省级林长制考核,请予以协调,分年度实施。”

  “收到提示单后,南谯区统筹协调,要求立刻推进施工进度,必须如期完成目标。”市林业局局长李继宏介绍,今年以来,该市林长办已经先后发出督办单、提示单22份,解决许多久拖不决的问题。这份成绩的背后,除了有市级林长的专项调度,还与该市推进“林长+”部门工作协作机制密不可分。

  为解决林业执法力量弱、推进力度不足等问题,该市创新建立了林长+司法行政、项目建设、资源管护、森林防火、组织保障、督查考核等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举例来说,法律监督是我们林业的弱项,所以我们就和检察院合作,开展了‘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李继宏说,协作机制建立以来,该市开展联合涉林巡查24次,建立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林基地1处,联合办理滥伐林木类民事公益诉讼案件9起,督促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8万余元、诉请限期补种树木9000余株。

  林长助力,林业经济迅猛发展

  这是杜昌春申请木炭出口第10个年头。“我觉得看到希望了!”在滁州市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展厅里,他向记者介绍,从林长制实施以来,为帮助他的企业申请木炭出口指标,各级林长和林业部门带着他跑了30多趟北京。“现在国家林草局的方案已经拟订好了,商务部正在研究。”

  杜昌春的合作社是一家主要从事麻栎人工林经营、森林采伐和木炭销售的企业。“麻栎是我区的乡土树种,全区总计有30万亩。”南谯区林业局总工程师王新洋对记者说,该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现有会员425个,惠及1.2万农户,年产“菊花炭”、黑炭5万吨,年带动林农增收1亿元左右。

  “如果能实现木炭出口,群众增收会有明显提高。”杜昌春解释说,现在国内销售木炭的价格是每吨8000元左右,如出口到国外,每吨能卖到15000元,每年合作社就能有10个亿的产值,收购群众麻栎的价格也会翻一番,“届时全区林农每年能增收2亿元。”

  林长制不仅让杜昌春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前景,也让小岗村的村集体经济有了长足进步。“林长制改革后,村里严格落实林长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任务。”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陆续建了4300亩高标准农田林网,引进的金小岗农林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同时,每年都举办葡萄采摘文化节,“小岗村”“大吉梨”等梨产品卖向全国,荒芜多年的260亩关山全部栽植了麻栎。2019年,该村村集体收入达1100万元,旅游收入2.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4261位村民人均分红600元,“靠林增收,让群众对造林、护林的热情空前高涨。”

  林长给力,国有林场改革破冰

  “我在林场干了25年,现在40多岁,除了林业活什么都不会干,把我分流到社会上,让我怎么活?”全椒县大山林场职工、“林三代”何金兰道出了分流职工的心声。

  那是2017年,滁州市国有林场改革挺进深水区。以全椒县为例,该县有孤山、瓦山、大山、马厂和黄栗树5个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20.8万亩,原有职工960人。改革后,5个国有林场合并为3个,核定事业编制188人。经过竞聘上岗和自愿解除劳动关系、办理提前退休等方式,还有162名富余职工面临分流。为解决这些职工的就业问题,该县林业部门通过林长制协调机制,县里成立全椒森园林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将落聘职工全部接纳,重新安排就业。该公司先后承建了多个绿化工程,各类经营性项目收入达1.5亿元。

  林长制解决了林场人的后顾之忧,还要为国有林场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该市通过考察学习,确定了“一场两制”总体思路,实行事企分开。国有林场纷纷成立营林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承接园林绿化工程。

  在滁州大道绿化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来自皇甫山、老嘉山、藕塘等5个市属国有林场的职工统一着装,戴着安全盔正在栽植绿化苗木,有的培土、有的扶正、有的浇水、有的给树木搭支撑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收入越来越高,林场越来越好,自己浑身都是劲。”老嘉山林场职工唐坤乐呵呵地说。

  “林长制推行4年来,我市生态保护更严、城乡环境更美、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更活、林业产业更强,林区群众的收入也更多。”市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孙大庆表示,林业发展能从过去林业部门的“独角戏”,到如今全市各部门、各级林长乃至企业和村民共同谱写的“协奏曲”殊为不易。下一步,该市将积极贯彻好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总要求,为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贡献滁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