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乡村振兴 > 乡村样板

中安在线   2022-10-31 11:45: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叶培红   编辑:汪源

  第一代精品民宿“柿子红了”。

  李跃亮油画作品《岭头民居》。

  画家们(左二为李跃亮)在沿坑岭头村写生。

  沿坑岭头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西南部最偏远的枫坪乡,村子嵌在海拔730米的高山之腰,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村民以叶姓为主,村内古民居依山建造,高低错落有致,风景美丽如画。2014年,该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环境优美的沿坑岭头村也曾“空心化”,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流,留下老人守着日渐残旧的老宅和荒芜的山地。2012年,该村被列为需要整村搬迁的行政村。然而,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画家和村民联手改变了这个村的命运,使沿坑岭头村变成全国知名的“画家村”。

  以画留村

  2012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油画专业副教授李跃亮下派到学院对口扶贫的枫坪乡挂职,兼任了沿坑岭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第一次走进沿坑岭头村时,李跃亮感觉这里确实贫穷荒芜。但几次观察后,他在没有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了沧桑之美。青山逶迤,云雾飘动,古树怀抱中的老屋、长了绿苔的祠堂、香火不断的微型小庙……尤其是180多棵拥有两三百年树龄的野生柿子树,呈现着一种古老苍劲、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秋天,火红的柿子与村里的黄墙黑瓦交相辉映,美得令人惊叹。被自然景色吸引的李跃亮在村子高低不平的土路边、山坡上支起画架,画下了沿坑岭头村之美。

  想到激发了自己创作灵感的村子今后将不复存在,李跃亮觉得必须设法挽救这个村子。几经酝酿,他有了一个设想:让沿坑岭头村成为画家爱来写生的“画家村”。他设计出一个“三步走”的宣传推广方案,将方案和乡里领导一说,马上得到了支持。

  第一步:李跃亮创作了一批以沿坑岭头村风土人情为题材的油画,并用这些画在丽水市举办了3次油画展。从此,丽水的画家和艺术爱好者通过李跃亮的画知道了沿坑岭头村。

  第二步:联系丽水市文联、美协在沿坑岭头村举办全市画家画枫坪的展览活动,并邀请省里美术界的代表来参加。于是,在较短时间内,浙江省的画家互相转告:有一个风景优美、特别适合写生的村子叫沿坑岭头村。

  第三步:广泛联系全国美术界知名的油画家到沿坑岭头村写生创作。2013年6月,国内著名油画家郑毓敏慕名来到沿坑岭头村,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写生创作。紧接着,许多国内名家、美术工作者、艺术学院的学生相随而来,小山村得到了全国油画界的关注。

  村民参与

  沿坑岭头村房屋高低错落,为了让从各地来写生的人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取景,李跃亮动员村干部组织农民在村子的不同位置建了5个写生景观亭和4个写生平台。在建设写生亭的过程中,李跃亮让全村人都出工、出力、出智。建写生亭的木料都是从老屋倒塌的本村人处购买的,木匠、泥瓦匠、篾匠等都是本村的能工巧匠。建成5个亭子仅花了7万多元。亭子建好之后,来沿坑岭头村写生的画家、美术学院的师生更多了。

  在乡党委、政府和李跃亮的大力宣传推广下,村子人气渐涨,原本“空心”的村子有了人来人往的活力。起初村内并没有住宿和餐饮,来村子写生创作的人必须每天往返于乡政府所在地与村子之间。李跃亮用了4个月的时间义务帮助村民设计改造民宿,以比较低的投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4年3月,村内3家民宿开始营业,50多个床位3个月收入达到10万元。其他村民看到了希望,第二批8户村民也主动要求把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一些外出做生意打工的村民开始回来投资了。不到1年的时间,民宿从3家发展到10多家。2014年10月,示范性民宿“柿子红了”正式运营,沿坑岭头村也诞生了精品民宿。

  从此,各地来写生创作的预约不断,村民自办的民宿如春潮般地涨了起来。2014年至2019年,沿坑岭头村累计接待写生者和游客7.6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61万元。这个原本要消失的乡村就这样成了闻名的“画家村”。

  合作共赢

  画家让沿坑岭头村焕发出了新生机,也吸引了外出的能人回村。就在李跃亮挂职期满离开村子的当年,在外办广告企业多年的叶晨波回到村里并当选了村委会主任。叶晨波以多年的品牌营销经验,对沿坑岭头村的农产品进行了品牌策划和营销,在“画家村”的平台上拓展和扩增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他首先带领村民成立了“柿子红了农旅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成员的民宿和农产品都共享品牌效益。合作社发展的成员占全村人口的87%,形成了“合作社+村民+集体”的合作模式。

  同时,合作社还通过“干部帮、协会联、能人带”等方式,增强低收入农户“造血”功能,重点帮助合作社内有意愿创业的农民贷款融资。合作社目前已经初步走上了乡村品牌多元经营之路。

  合作社强调村民“合作、共同、共享、共赢”,要求农产品“四不用”(不用转基因种、化学化肥、除草剂、农药)。2017年初,沿坑岭头村“两委”带领部分村民将原来荒废耕地进行重新整合利用,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种植了25亩老品种高山水稻,亩产稻谷750斤,每亩平均实现效益500余元。同时,还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种植了20亩经济价值高的金丝皇菊,亩产鲜花2000斤,每亩平均实现效益2100元,既有效地增加了村民们的经济收入,又增添了山乡美丽景观。

  合作社还通过组织化模式复垦抛荒农田300余亩,恢复油茶基地170亩,村民工资性收入达到60万元。2020年,合作社种植了147亩白芨,每亩收成4万余元,并与莫干山10家高端民宿、上海某农产品销售平台达成了分销意向。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