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安徽乡村振兴网 | 安徽新媒体集团

投稿邮箱:ahxczx@126.com  合作热线:18656151097、17730220700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乡村振兴网 > 专题策划 > 正文

因地制宜 “三水”产业缔造民生高地

2022-02-17 10:22:45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网作者:

  素有“五河三湾七十二湖”之称的颍上县,南临淮水、北靠西淝河,最低海拔高度仅18.5米,自古水患频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共发生规模性洪涝灾害22年次,多数年份涝中夹旱,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颍上县委县政府提出变对抗为适应,化水患为水利的治水政策。先以治淮为重点,筑堤建坝,开沟挖塘,蓄泄兼治,着力完善庄台及行蓄洪区的水利功能,加快水患向水利的转变,变“民生洼地”为“生态宜居高地”。

  在此基础上,颍上县引导扶持沿淮地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按照“宜水则水、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蔬菜“三水”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以水兴县、以水富民的路子,促进了本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万亩藕塘一角.jpg

万亩藕塘一角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颍上县安徽聚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迎春介绍着自己的万亩藕塘,“今年12000亩藕塘每亩约产3500斤莲藕,再加上养殖的泥鳅、黑鱼、龙虾,一亩地毛收入大约在6000元左右。”

  紧靠沙颍河,旱涝频繁的夏桥镇有耕地6.1万亩,其中不少是低湖洼地。过去,当地村民按照“一麦一稻”的模式种植,正常年景亩均纯收入不足千元。2016年以来,该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多方争取资金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农业企业,流转土地2.9万多亩,发展特色种养产业。

  “政府对我们很支持,我们发展的信心也很足。”周迎春是安徽无为人,之前一直在武汉种藕,2016年经过招商来到夏桥镇承包土地种藕。几年时间,莲藕种植面积发展到现在的12000多亩,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在1000万元以上。

  夏桥镇毛桥村的许家亮夫妇,因父母生病在家而辞去工作,返乡照顾老人。2016年,在村委会的介绍下,两口子都来到莲藕基地上班。当年底,许家亮成为公司脱贫“第一人”:“家里5亩多地都流转给公司了,我们夫妻俩在藕塘工作,两个人一年下来各种收入能挣个十万块钱,今年家里还购置一台面包车,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目前,莲藕基地通过“两入股一合作”模式有效带动脱贫户增收。其中通过流转土地入股方式,带动102户脱贫户每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帮扶脱贫户61户200人提供特色种养殖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通过小额信贷资产入股帮扶脱贫户20户,每户每年分红收入3000元,通过劳务合作方式就业68人,年务工收入1.5万元。

半岗田园芡实种植基地.jpg

半岗田园芡实种植基地

  产业兴则乡村兴,农民富则乡村富。通过大力发展三水产业,颍上县发展水产养殖面积49.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4.96万吨,渔业产值达12亿元;发展莲藕、茭白、菱角、芡实等水生蔬菜10.2万亩;发展鸭、鹅等水禽养殖300万只;带动5.34万户脱贫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适应性“三水”产业不仅解决了颍上县沿淮行蓄洪区发展产业的困境,实现了从穷在水上、困在水上到百姓富、生态美的蝶变,也在全国树立了颍上样板。2019年,颍上“发展三水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十佳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