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安徽乡村振兴网 | 安徽新媒体集团

投稿邮箱:ahxczx@126.com  合作热线:18656151097、17730220700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乡村振兴网 > 振兴先锋 > 正文

青春之花 在创业的广阔天地绚丽绽放

2022-01-04 17:08:48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罗宝
   

  近日,淮南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穆台村合发种植合作社农民在大棚里采摘螺丝椒。返乡创业青年刘庆香于去年成立该合作社,流转52亩土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脱贫户20多人增收致富。 记者 李博 通讯员 徐瑞城 摄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请您回家”“接您回家”……2021年,亳州、阜阳等市针对外出农民工持续开展多年的这项活动,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中国改革,始于农村。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洗礼,从土地中“松绑”出来的创造力破茧而出,并逐步由农村向城市“突围”。时事迁移,社会嬗变,昔日“孔雀东南飞”,如今“八方凤还巢”。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返乡创业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返乡创业的“拐点”初现。随着国际国内的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回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总量下降至2亿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尽管这有受疫情影响的因素,但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选择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群体规模增速,始终高于外出农民工群体的增速。相关资料显示,我省外出就业的农民工近年来也同样呈常态化回流趋势,返乡创业的“拐点”悄然走来。

  返乡创业助推城乡融合发展。201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强调要“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创业就业”,一方面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另一方面要“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让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县城,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接着乡村,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联结点。返乡创业,主要指向目标是中小城镇,因此,农民工回流不仅有利于乡村振兴,同样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

  返乡创业具有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近年来,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改革逐步深化,激活了沉睡的乡村资源。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出现家庭农场及农村电商、乡村民宿等新业态,为返乡创业打开无限空间。各地出台的政策措施、搭建的创业平台等,为他们创造了施展拳脚的良好环境。一批返乡创业的“领头雁”在乡村舞台施展才华,把致富的门路引进来,把家乡的产品打出去,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

  创业心栖梦归处,青春作伴好还乡。返乡创业,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新的“出发”。目前我省人才流失、人口流出问题突出,必须加速集聚人才、技术、产业、资本,方能赢得竞争优势。要抢抓人口回流机会窗口,完善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归雁回巢”,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邹宝元)

  安徽省徽菜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朝振:“能为家乡尽力,这是我心底的梦想”

   

  胡朝振在新厂房里查看自动化设备安装情况。 通讯员 余波 记者 安耀武 摄

  “生活在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应该感恩,不负韶华,勇敢前进!”这是我工作笔记本上的一句话,我时常用这句话鼓舞、激励自己。

  2021年,公司的订单种植面积2400余亩,产品销售额超2100万元。“徽菜园”已发展为有一定规模的集团公司,除了主打产品梅干菜、芥菜丝之外,还开发了水晶蒜、牛肉酱等拳头产品。等明年新厂房投入使用,食材制品上市,公司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我出生于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2002年,我去浙江余姚打工,进入一家梅干菜厂做销售工作。2008年,在家乡优惠政策吸引下,我决定回乡创业。能为家乡尽力,这是我心底的梦想。

  回到家乡后,我承包了20多亩地种植雪菜,制作成梅干菜。但咱们本地人对梅干菜的接受度并不高,更喜欢吃腌制雪菜。这时,当地政府及时找到了我,牵头联系到了正在皖北开拓市场的一家著名连锁小吃品牌,双方很快签订了供销合同。是党和政府帮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从那以后,我的梅干菜生意越来越好,后来我又相中了芥菜。2013年,我承包了168亩土地,作为优质芥菜种苗的培育基地。之后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将芥菜的种植面积扩展到1000多亩,带动了300多户种植户增收。2014年,我申请注册了“徽菜园”商标。通过冷菜协会、电商、直播带货等渠道扩大产品知名度,如今,芥菜丝远销京津冀、四川、河南等地。

  展望未来,“徽菜园”将继续深挖下沉市场,将产品做精做细,同时提供新鲜食材冷链服务,力争到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破亿元。(记者 安耀武 通讯员 余波 整理)

  安徽爱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凯:“返乡创业,就要用好老家的资源”

   

  崔凯在车间检查生产流水线。 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任雷 摄

  前几天在涡阳县返乡创业企业家座谈会上,我说出一番话,迎来热烈的掌声。我当时说,这么多年在外地办企业,虽说赚钱不少,但总没有归属感,如今在家门口创业,企业有啥困难,乡邻有帮衬,政府有帮扶,这种被“捧”着的感觉,让人心里“贼舒坦”。

  2001年,我从部队退役后到广东省中山市一家酱油厂打工,很快受到老板赏识,收入不断提高。10年后,我收购了当地一家酱油厂开始创业,靠着手艺和人脉,日子过得还不错。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我就有了返乡二次创业的想法,爱人也很支持。

  老家涡阳的大豆是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品质很好。我返乡创业,就要用好老家的资源,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前几年老家人到珠三角招商引资,我就“搭了顺风车”,回到家乡涡阳县马店集镇大高村,成立了安徽爱家食品有限公司。在政府全力支持下,企业很快步入正轨。

  近年来,公司结对帮扶魏庄村,同时与全县78个脱贫村签订了每吨高于市场价200元的大豆订单收购协议。

  这几年,公司为周边群众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60多个,直接为脱贫户增收40多万元;提供其他工作岗位260多个,为脱贫人口增收近80万元。2017年,公司还配套资金20余万元,修建2.4公里道路,实现了魏庄村的“村村通”。2020年,公司为马店集镇捐赠价值12万元的防疫物资。

  目前,公司年产值达1.8亿元,拥有年产10万吨全自动生产线、两个10万级现代化无尘车间及“涡阳万亩优质大豆种植培育基地”,先后获得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两化融合企业认证。(记者 武长鹏 整理)

  黄山金石木塑料科技公司董事长 查道鑫:“回第二故乡创业,我很幸运”

   

  查道鑫在进行新材料测试。 通讯员 崔朋 摄

  我是安庆太湖人,2013年从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杭州一家企业上班,工作一年多后辞职来黄山。我本科是在黄山学院读的,妻子又是黄山人,回第二故乡创业,我很幸运!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国外一家公司生产的聚酰亚胺棒材,无意中听说这种材料素有“塑料黄金”之称,第一感觉便是震撼。我查阅许多资料,请教了一些业内人士,才知道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芯片制造、半导体产业、汽车船舶制造等领域。而外国又在技术上“卡脖子”,国内同类材料又存在稳定性不足、不能规模化生产等短板。

  我决定自己试一试。2014年3月,我辞职回到黄山,租了一套房子,借用了母校一间实验室,开始长达两年的自费科研攻关。

  那两年时间,生活开销全靠妻子,还举债投入40多万元的科研材料和设备。每天起早摸黑至少工作10个小时,有时半夜灵感来了,又一头钻进实验室。

  我成功了!2016年,我带着初试样品,组建了4人团队申请入驻黄山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研发了多款产品。

  2017年,我们成立黄山金石木塑料科技公司,第二年通过转让30%的股权,融资1500万元,租赁厂房开始试生产。公司今年入选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获得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产品有板材、棒材、型材和零部件等四大类数十个品种,强度、韧性和可机械加工性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今年9月,公司在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区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家”,投资4000万元的年产1000吨聚酰亚胺特种工程塑料项目正稳步推进。目前产能300吨的项目一期已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记者 吴江海 整理)

  安徽金铜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 余青青:“感受温暖,我希望用行动回报家乡”

   

  余青青和弟弟在蔬菜基地装运蔬菜。 通讯员 高凌君 记者 刘洋 摄

  我家住在枞阳县枞阳镇铁铜洲——长江江心洲上。多年来,江心洲上的人纷纷走向城市。我和弟弟是个例外。

  2012年,我从合肥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去广州从事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工作忙碌,但工资挺高。2014年,做蔬菜生意的父亲想自己种菜、做成产业,问我们愿不愿回来帮忙。虽然有不舍,但我们很快就决定回来。

  返乡的当年,我们就注册成立了安徽金铜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在村里流转的土地有200多亩,建了200个大棚。我和弟弟也进行了分工:我负责种菜,他负责开车送货、卖菜。

  种菜其实是个苦活,亲戚朋友和乡亲对“回农村”还不理解。性格比较犟的我就下定决心:既然种菜,那就要种出个名堂!

  为了种好菜,我每年都会请农业专家来做技术指导,再加上多看蔬菜种植书籍,如今我也算个“土专家”了。我种植的辣椒、莴笋、包心菜等蔬菜,每年能产出一两千吨,其中的辣椒、茄子、花椰菜等获得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现在,我们的蔬菜稳定供应枞阳、安庆、铜陵等蔬菜批发市场和多家大型企业食堂,年销售额达到三四百万元,公司还发展成了市、县级龙头企业。

  种菜的这几年,遇到技术难题,农业专家一请就到;遇到洪水灾害,政府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市里、县里还把许多荣誉给了我。感受温暖,我希望用行动回报家乡。现在,在基地长期务工的乡亲有20多人,其中5人通过在基地务工成功脱贫。

  2019年,我们新建了60亩大棚和3200平方米连栋大棚。现在基地规模已经有300多亩,种植的蔬菜品种也有20多个。

  我还要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刘洋 通讯员 方盼亮 整理)

  明光市嘉卉家庭农场负责人 张默:“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绚丽绽放”

   

  张默在花卉产业园巡查花卉大棚。记者 罗宝 摄

  2016年6月,我从上海的一所大学毕业,进入上海一家培训机构。虽能拿到万元月薪,但我还是决定返乡创业。

  回乡后,我先在潘村镇的花卉基地学习技术,随后创建嘉卉家庭农场,跟人合作搞花卉种植、销售。现在在明光市明西街道梁山村有个25亩的大棚花卉生产基地,主要品种是玫瑰、月季、长寿花、菊花等。

  我发挥人脉广、懂网络的优势,加大销售力度,今年花卉销售额近70万元。同时,我在明光市区开设一间花艺工作室,开展直播培训、花艺课堂活动。2018年,嘉卉家庭农场还被省委组织部、团省委命名为第二批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园),并获得“首届长三角乡村振兴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奖”。2021年初,嘉卉玫瑰种植基地入驻盛唐花卉产业园。

  我结合明光市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几个村庄提供设计方案,用各色花卉装扮村庄的角角落落。在施工中,我优先使用本村村民,每人每天100元工钱,从不拖欠。

  几年里,我先后当选省市县各级共青团、青年联合会的委员、代表,担任明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明光市明光街道龙山社区党总支委员、明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务。我还在花店专门腾出房间,建立明光市团代表联络站,我作为负责人,先后多次组织“团聚青春,缘来是你”青年联谊会,并开展帮助贫困户销售扶贫西瓜等公益活动。

  作为共青团滁州市委聘任的青年讲师团讲师,我积极参加省里的培训学习,在安徽农村广播“创富好青年”栏目里,向大家讲述“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绚丽绽放”的故事,鼓励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记者 罗宝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