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安徽乡村振兴网 | 安徽新媒体集团

投稿邮箱:ahxczx@126.com  合作热线:18656151097、17730220700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乡村振兴网 > 振兴智库 > 政策库 > 正文

因地制宜科学引导 开辟更多增收渠道

2021-05-13 09:47:08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范孝东

  记者:当前,实现脱贫户增收存在哪些难点?

  赵皖平:目前,脱贫地区通过发展产业、开发就业等方式,为脱贫群众提供了多种增收途径。不过由于产业发展不均衡、就业质量不高,脱贫户增收渠道仍然单一,增收空间有限。大部分脱贫地区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脱贫群众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仍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有组织生产形成规模不足,各类专业组织发展不充分,难以形成规模,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严重影响脱贫户增收。再加上缺乏科技支撑,生产成本大,产品价格低,经济效益差,收益缓慢。另外,就业开发不充分,岗位质量不高,吸纳脱贫群众务工能力不足,尤其是年龄偏大及需要照顾家庭的脱贫劳动力就业机会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

  童俊杰:产业和就业是脱贫户增收的主要途径。但当前少数脱贫村扶贫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一些农产品产业示范园区或加工供应基地在发展过程中,盲目扩大投资,贪大求全,无法坚持按照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发展规划走深走细,没有形成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规范化发展路径。脱贫户家庭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提升。少数脱贫户习惯盯着帮扶政策,没有帮扶政策就干不好。部分产业户在市场经营中,对相关经济法律知识的认识尚有“盲点”,应对经济诈骗、网络合同诈骗、非法融资等鉴别力弱。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独立适应市场风险的冲击中,可能会出现资金、用地、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仓储流通等环节瓶颈。就业方面,少数脱贫户就业不够稳定,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文化水平偏低,就业能力不强,只满足于公益性就业岗位,很难胜任或者不愿意尝试市场化就业岗位,限制了脱贫户非农收入来源。

  记者:进一步增加脱贫户收入,还要做好哪些工作?

  赵皖平:首先要保持政策延续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定脱贫群众增收渠道,确保他们不返贫、有收入、能致富,要在政策引导上继续做文章。在保持相关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要做好优化和调整,根据脱贫群众当前生产生活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巩固提升他们的增收能力。其次要针对脱贫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差补强,根据不同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发展路径,在技术指导、管理升级、理念创新方面加强引导培训,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效益,以高质量产业发展作为脱贫群众高质量增收的有力支撑。最后,要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为脱贫群众创造更加多样、更为稳定的增收方式,用有力有效的改革创新拓展他们的增收空间。

  童俊杰:以乡镇或小区域为单元,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打破行政村的范围,以土地利用规划为指导,按照耕种习惯、产业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水系规划、农村生态规划等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保持到村到户产业健康持续发挥效益,推深做实“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大力拓展劳务输出、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就业途径。大力推进数字农业的综合协调发展。探索个性化定制农产品消费流通系统、涉农旅游服务系统、农业云平台大数据应用系统。在实施乡村振兴阶段,最终将“数字乡村”等政策体系落到实处。大力培育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当前农业数字化消费,如涉农旅游数字化服务、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涉农商品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成为拉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新兴业态。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农村电商本地转化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拓宽脱贫户增收的渠道之一。(范孝东)